|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
文山州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就在这里设州置郡;明、清设广南府和开化府。
截至2014年,文山州辖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7个县,州府所在地文山市。历史沿革
编辑
境内文物考古材料证明,文山州境地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开拓,盘龙河沿岸发现的石磨工具,青铜器时代的斧、锄、矛、叉、凿等与滇文化、夜郎文化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成为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边疆,令驰义侯率兵征讨西南夷后置群舸、越寓等郡。胖舸郡辖17县,其中11县在今云南东南部,今文山、砚山、马关县属进桑县地,西畴、麻栗坡属都梦县地,丘北属镡封县地,广南、富宁属句町县地。东汉时期,今文山州仍隶牂牁郡,其中,文山、砚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属进乘县地,丘北属镡封县地,广南、富宁属句町县地。[1]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兵平定益州、越嵩、群舸、永昌4郡后,将4郡改建为建宁、朱提、云南、永昌、兴古、越嶲、牂牁7郡,隶降都督。今文山州8县分别隶兴古郡的进乘·县地(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镡封县地(丘北),句町县地(广南、富宁)。[1]
西晋泰始六年(270),设宁州领南中7郡。太康三年(282),废宁州并入益州设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复置宁州,全国设19州,形成州、郡、县三级建制。今文山州各县属宁州兴古郡的进乘县地(文山、砚山、马关),都篖县地(西畴、麻栗坡),镡封县地(丘北),句町县地(广南、富宁)。[1]
东晋时期将宁州又划为17郡,今文山州各县分属兴古郡的句町县地(广南、富宁),西安县地(西畴、麻栗坡),梁水郡的镡封县地(丘北),新丰、建安县地(文山、砚山、马关)。[1]
自东晋永和三年(347)到北周大定元年(581)的二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南中大姓爨氏据地称雄,郡县设置经常改变。隋统一全国后,今文山州属南宁州总管府辖。隋开皇四年(584),取消总管府,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设昆州、恭州、协州,废兴古郡。今文山州属昆州地。[1]
唐初期,置南宁州都督府(治所曲靖),今文山州分属严州、汤望州、归武州、奏龙州、英州、声州、勤州地。唐代后期(南诏)今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为通海都督管辖,广南、富宁属岭南西道(冶所邕州)安南都护府管辖。[1]
宋代,除今广南、富宁隶属广南西路广源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的特磨道及广源州的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外,其余6县属大理国政权范围内的最宁镇部地(丘北)、王弄山部地(文山县部份地区)、教合三部地(马关县八寨、文山县古木)、矣尼迦部地(马关、西畴、麻栗坡)。[1]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设云南行省、政区为路、府、县。至元十二年(1275)、十四年(1277),设广南西路宣抚司,治所在今广南县。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改称广南西路宣慰司,后改为宣抚司,辖今广南、富宁。
今文山县属教合三部地,马关、西畴、麻栗坡属矣尼迦部地,隶宁远州。元大德四年(1300),今丘北县隶属广西路(治所在今泸西)维摩州。广南、富宁仍属广南西路宣抚司辖。文山为教合三部地,马关、西畴、麻栗坡为矣尼迦部,隶宁远州。[1]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广南西路宣抚司改为广南府,辖今广南、富宁两县。临安路改为临安府,辖教化长官司(文山、砚山)、八寨长官司(马关、麻栗坡)。丘北县属广西府维摩州。[1]
清代康熙六年(1667),在平定教化、枯木、八寨、王弄等土司与滇南诸土司联合反清的基础上,改土归流,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设开化府,辖开化、安南、王弄、逢春、永平、东安、江那、乐龙八里。原广南府辖广南、富州(富宁)。丘北仍隶属广西府维摩州。康熙八年(1669)裁广西府之维摩州,将其部分辖地划入广南府和开化府。清雍正八年(1730)七月,开化府增设马白同知及文山县附郭。开化府辖逢春里(今文山县古木乡、抑井乡一带地区)、东安里(今西畴县及麻栗坡县部分地区)、永平里(今马关县八寨镇及河口市部分地区);文山县附郭管辖开化里(今开化镇、攀枝花乡、追栗街乡、平坝乡及喜古乡一部)、王弄里(今文山县老龙乡、小街乡、新街乡及屏边县、金平县部分地区),乐龙里(今文山县德厚乡、红甸乡、秉烈乡、马塘乡及喜古乡、坝心乡一部)、安南里(今文山乐诗冲乡及蒙自县老寨一带)、江那里(今砚山县一带)。清乾隆二年(1737),广南府添设宝宁县附郭,治所设今广南县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化府设安平厅(今马关),辖逢春、东安、永平3里。清道光三年(1823),文山县增设江那(今砚山)县丞管江那里。清道光二十年(1840),丘北县丞升正县,隶属广西州。光绪十三年(1887),设临安开广道辖临安、开化、广南3府。同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规定将今马关县都龙、麻栗坡县南温河等南山地区归中国,设归仁里隶安平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今麻栗坡猛硐山及猛硐上中下三村划归中国,属开化府安平厅归仁里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麻栗坡交涉副督办署及河口(时属安平厅)交涉副督办署。[1]
中华民国2年(1913),裁撤开化府,文山县附郭称开化县;丘北县增设一员五槽县佐。裁撤广南府,改称广南县;富州厅改富州县;安平厅改安平县。民国3年(1914)复文山县名,麻栗坡交涉副督办公署改为麻栗坡对汛特别区督办公署,直属云南省都督府。安平县改称马关县,原辖地东安里改设普兰行政公署,辖西洒、畴阳两地域,隶马关县。民国4年(1915)广南县在维摩设县佐。民国9年(1920)西洒、畴阳由马关析置设正县名西畴县。民国21年(1932),江那、小维摩两县佐辖地合并设砚山设治局, 民国24年(1935)改设正县名砚山县。民国26年(1937), 富州县改称富宁县。民国31年(1942),文山、砚山、西畴、马关、屏边、丘北、广南、富宁8县隶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所设于文山县城,称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1946),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除麻栗坡对汛督办署属省辖外,辖区未变。民国38年(1949), 国民政府濒临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先后解放了文山地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49年2月,广南、西畴、马关3县建立县人民民主政权;3月,成立马列坡县人民民主政权;4月,文山、砚山、丘北3县建立县人民民主政府;6月,富宁县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12月,河口县城解放,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6月,于西畴县西洒成立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1]
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进驻文山县城,3月,改称文山专区专员公署。1950年3月,将河口县划归蒙自专区,6月将马列坡县改称麻栗坡市;1955年10月,麻栗坡市改为麻栗坡县。 195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文山专区专员公署改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西畴、麻栗坡两县合并称西畴县,治所西畴兴街;砚山县并入文山县称文山县,治所文山城;全州共辖6个县。1961年9月文山、砚山两县分设;西畴、麻栗坡县两县分设,全州仍辖8个县。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军事管制,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州人民委员会;8月先后成立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9月,经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各县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25日,文山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规定,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也先后恢复县人民政府称谓)。[1]
2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文山州在云南省的位置
文山州在云南省的位置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48ˊ之间。[2]
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土地面积32239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38公里,州府文山市距省会昆明356公里。州人民政府驻文山市。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地貌
文山城全貌
文山城全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和半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97%,最高点是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2991.2米,最低点是麻栗坡县的船头(天保国家级口岸),海拔107米,平均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州府所在地文山海拔为1260米。[2]
气候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全年无霜期356天,日照时数2228.9小时,多为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3]
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2~4月平均每月上升4℃左右,3月份气温基本稳定在15℃以上;夏季高温不强,大部地区7月均温仅21~23℃,7月后开始下降,秋季降温快,9月份均温比7月份下降2℃以上,部分县平均最低气温已降至16℃以下。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3]
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大陆度不到40%,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长,霜雪少。年平均气温12.0~23.1℃,≥10℃积温4500~7500℃,初终间日数193~332天。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5~13.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7.0~28.5℃。全年多为偏东南风。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3]
3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至2000年底,全州总耕地面积为23.13万公顷,其中田6.49万公顷,地16.63万公顷。土壤有10大类: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马关县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寨山区;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邱北县海拔2400至2700米地带;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文山、马关、邱北、广南县海拔在1800至2400米的冷凉山区;黄壤主要分布在马关、麻栗坡、西畴、砚山、广南等县海拔1400至1800米之间的地区;红壤分布最广,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5%,耕地面积的60%,集中在邱北、砚山、文山、广南、马关、富宁等县海拔在1000至1200米之间的地区;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麻栗坡、马关海拔在400至1000米的河谷地带;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麻栗坡、富宁、马关海拔在400米以下的炎热河谷地区;石灰岩土主要分布在西畴、麻栗坡、文山、邱北、广南、马关县;柴色土主要分布在砚山县。[4]
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有各种农作物品种1727个。广南县的八宝米以粒大、米白、做成的饭香软适口而闻名,过去曾为朝廷“贡米”。邱北县的辣椒具有色鲜、味香、油多、个长等特色。文山、砚山的三七是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富宁八角是上乘调料和工业原料,质量居全国第一,远销国内外。境内有华盖木、樟、楠、红椿、香木莲等珍稀树种76科300多种。花卉资源以兰花最有名。[4]
野生动物有豹、野猪、狼、鹿、麂、猴、岩羊、蛤蚧、穿山甲、蛇、蟒、猫头鹰、长尾雉、野鸡、鹦鹉等40多种。[4]
矿产资源
大自然赐予了文山极其丰富的地下宝藏。现已探明和发现的黑色、有色、稀有贵重金属、非金属矿已达11类55种670个矿点。其中锑、锡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锰储量居全国第八位,铝土储量居云南首位。由于矿种多,储量大,品种也较为齐全,因此,文山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中的王国”。矿产多、储量大、品位高,有多种有色金属,其中:锡、锑、锰矿储量分居全国的第二、三、八位。[4]
4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0年设文山专区,专署驻文山县。辖麻栗坡市及文山、砚山(驻江那镇)、丘北、广南、富宁、西畴(驻西洒镇)、马关等7县。
1955年麻栗坡市改设麻栗坡县。文山专区辖8县。
1958年4月1日文山专区改设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文山县。原文山专区所属文山、砚山、丘北、广南、富宁、西畴、马关、麻栗坡8县由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领导。撤销砚山县,并入文山县;撤销麻栗坡县,并入西畴县。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辖6县。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军事管制,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州人民委员会。
1961年恢复砚山、麻栗坡2县。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
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仍驻文山县,辖文山、广南、西畴(驻西洒公社)、麻栗坡(驻麻栗坡镇)、马关(驻马白公社)、丘北、砚山(驻江那镇)、富宁等8县。
1980年11月25日,将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也先后恢复县人民政府。
辖区概况
截至2013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文山市)、7个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102个乡镇(其中16个民族乡),947个村(居)委会,15341个村民小组。[5]
区划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街道 镇 乡 民族乡 居委会 村委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31409.12 文山市 3 42 59 16 75 883
文山市 2967.91 开化街道 3 7 7 5 24 113
砚山县 3868.56 江那镇 4 7 4 20 85
西畴县 1490.87 西洒镇 2 7 3 69
麻栗坡县 2355.40 麻栗镇 4 7 1 9 93
马关县 2667.32 马白镇 9 4 4 120
丘北县 5037.65 锦屏镇 3 9 5 4 95
广南县 7729.88 莲城镇 7 10 7 167
富宁县 5291.53 新华镇 6 7 1 4 141
5人口民族
编辑
201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357.8万人,增长0.5%。其中:男性186.5万人,农业人口30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6.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57.7%。城镇人口122.4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4.2%。人口出生率为13.20‰,死亡率为6.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9‰。[6]
文山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等20多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数为37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3万人,占总人口的56.6%。
6交通
编辑
公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州的交通主要是靠公路,文山市是交通中心。文山市北桥客运总 站在北桥路,每天都有到州内及昆明、广西南宁、玉林、百色、贵州兴义、红河州开远、个旧、蒙自、屏边、河口等地的班车。文山市南桥客运站在南桥路每天都有到州内砚山、广南等地的班车,但没有到州外的车。
昆明至文山州及州内里程:昆明--文山(320公里);昆明--普者黑(286公里);昆明--广南(480公里)文山--广南(180公里);昆明--坝美(491公里)广南--坝美( 37公里);昆明--八宝(510公里);昆明--驮娘江(650公里);昆明--麻栗坡(400公里);昆明--浴仙湖(290公里)。
2013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5042公里。[6]
口岸
2008年末境内有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边境口岸,边民互市点24个,可进行边境进出口贸易。
7经济
编辑
概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风光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风光(20张)
2006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29:39调整为29:33:38,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4亿元,分别增长23.6%和2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2亿元,增长27.5%;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2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5亿元,增长28.3%,各项贷款余额135.5亿元,增长24%,新增贷款2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增长18.6%;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均控制在计划之内,分别为3.5%、7.8‰和3%。[7]
201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50亿元增加到401亿元,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从4411元增加到11050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总收入从12.3亿元增加到48.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7.1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6%和25.3%;财政支出从30.8亿元增加到143.8亿元,年均增长29.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年均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65元增加到3860元,年均增长18.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718元增加到16650元,年均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3亿元增加到172亿元,年均增长2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132亿元增加到46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从109亿元增加到306.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4%和18.7%。非公经济增加值从68.2亿元增加到19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4%。三次产业结构由31:29:40调整为22:38:40。
2013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533568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85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170741万元,增长20.0%。其中工业增加值1572570万元,增长20.6%,建筑业增加值598171万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028972万元,增长9.9%。全州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38:38调整为24:39:3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13459元提高到15502元。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82.2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达51.0%。[6]
第一产业
文山植物种类众多,除产玉米、稻谷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三七、八角、草果、油桐、辣椒、烟叶、茶叶、花生等农特产品和经济作物,尤其是享誉国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产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金不换”,当代医学专家誉之为“人参之王”。
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70106万元,增长7.1%。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大部分农产品产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全年畜牧业总产值907929万元,增长8.4%。肉类总产量555087吨,增3.4%。其中:猪肉产量456258吨,增长3.0%。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8579吨,增长4.4%。[6]
第二产业
2006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111.8亿元,实现增加值42亿元,分别增长20.7%和22.3%;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增长28.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2%。[7]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72570万元,增长20.6%,拉动全州GDP增长6.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9%。全年1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4亿元,增长19.4%;利税总额48.1亿元,下降8.6%,其中利润总额30.2亿元,下降12.8%。[6]
第三产业
2013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8亿元,增长28.3%。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3834万元,增长14.0%。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7501万美元,增长31.1%,其中进口2486万美元,增长1.9倍;出口25015万美元,增长24.3%。[6]
2013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83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30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和22.4%。[6]
8社会
编辑
教育
2013年,州职教园区一期工程、文山实验小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生活补助,4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8.0%、99.4%、98.0%、96.0%。全州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12018人,专任教师66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生9573人,专任教师498人;普通中学145所,在校生192625人,专任教师14360人;小学1474所,在校生329685人,专任教师226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毛入学率100.7%。[6]
科技
2013年,全州专利申请278件,增长25.2%,授权量125件,增长0.8%,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增长57.5%,均为历史最高。[6]
通信
2013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57335万元,增长8.5%。移动、联通及电信手机用户274.6万户。[6]
传媒
2013年,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722个村、直播卫星“户户通”11.3万户建设任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8%和97.0%。[6]
卫生
截至2013年末全州卫生机构385个(含诊所、卫生所及医务室),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2184张。卫生技术人员12502人。[6]
体育
2013年,成功举办了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参加2013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获得女子民族标准弩跪姿第一,女子标准弩立姿第三,女子标准弩全能第二的优异成绩;参加云南省首届大型国际民间传统武术比赛,取得32金、23银、10铜,集体项目器械第二名、拳术三等奖、集体项目总成绩第四的骄人成绩。[6]
9旅游
编辑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人称为“滇东南大门”。文山是因“东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
旅游风光州内最高峰是文山县境内的薄竹山,海拔为2991米。 山势巍峨,上耸千丈,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为全州盛景之一。
文山市位于滇东南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比春城昆明暖,夏比春城昆明凉。城内状如葫芦,盘龙河自西北入境,蜿如玉带,绕城向东南而去。因而仅在5.34平方公里的县城区域内,即有石拱桥、钢混桥、吊桥、钢架桥等大小桥梁36座,沟通南北,横贯东西,而且造型各异,集古今桥梁建筑于一炉。泰安桥最早,建于清雍正四年;西华桥最长,达85米;东风桥横贯闹市,车水马龙;长虹桥居高视远,气势恢宏。,诸桥无不景物相宜,桥城文山之名即因此而得。
城东北隅盘龙河畔有“盘龙公园”,园中有造型古朴的彝族火把节大型壁画浮雕,兰花展厅、蘑菇亭、龙宫、舞榭、葫芦池分布其间,但见花枝摇曳,树影婆娑,绿柳垂丝,楼台隐现,确是一绝妙憩息之所。州内生产田七(又称三七),故成为去全国闻名的“三七之乡”。
省级旅游风景区丘北普者黑的渔舟唱晚,砚山浴仙湖的湖光山色,广南八宝的田园风光以及薄竹山的云海日出,柳井溶洞群的地府洞天……把文山的山川点缀得更加灵秀俊美,令人留连忘返。
10文化
编辑
民族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影视文化
文山州的影视文化成果较为突出。成立于2008年3月的文山新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文山州第一家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批准,取得电影摄制资格,集影视剧拍摄制作、发行、放映为一体的影视企业。文山新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积极与中国电影集团、长春电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各大影视拍摄制作、发行单位合作,成功拍摄了故事影片《阿峨之恋》、《倮·恋》等影视精品。
节庆活动
彝族花脸节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
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
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八宝跑马节
八宝跑马节
六月节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
|